北京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WorldJournalofClinicalCases.》杂志年9月26日刊发[7(18):-]中国沈医院的LiuJ,LongSR,LiGY等撰写的病例报道《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术后脑室内脑膜瘤继发颞角圈闭。Entrapmentofthetemporalhornsecondarytopostoperativegamma-kniferadiosurgeryinintraventricularmeningioma:Acasereport.》(doi:10./wjcc.v7.i18..)。颞角圈闭(ETH)是一种罕见的病理状况。它是一种因脑脊液流通途径受阻而引起的局灶性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继发于手术后伽玛刀放射治疗(GKS)是极为罕见的。病例总结:一例52岁以前健康的妇女接受了脑室内大脑膜瘤切除术。术后3个月观察到一小片肿瘤残留,颞角未见明显增大,转诊进行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两个月后,她抱怨头痛和左肢体有进行性麻痹。磁共振成像显示颞角增大。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后8个月,再次切除残余肿瘤。再次手术后,她恢复得很顺利。截至撰写本文时,她的身体状况仍然良好。作者认为,本病例提示在治疗脑室脑膜瘤中,尤其在行伽玛刀放射外科(GKS)前,应考虑到颞角圈闭(ETH)。颞角圈闭(ETH)是以侧脑室颞角扩张为特征,是由脑脊液(CSF)在三角区水平受阻塞所致。可继发于多种病理状态,包括感染、脑室内血肿、脑内寄生虫感染、动静脉畸形、和脑室内肿瘤。大多数报道的颞角圈闭(ETH)是继发于上述病理状态。然而,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S)也会导致颞角圈闭(ETH),虽然这种情况罕有被报道。我们报告一例继发于术后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S)的颞角圈闭(ETH)。病例报告主诉一例52岁妇女因左侧肢体无力、嗜睡而入院。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左侧肢体无力,入院前3天出现嗜睡。既往史病人无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入院时,病人嗜睡。查体显示,左侧肢体无力,双侧视乳头水肿。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均匀密度病变,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均匀强化病变。未见脑室增大(图1)。图1脑室内脑膜瘤术后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颞角圈闭。A:计算机断层(CT)扫描显示右脑室三角区病变;B:第一次手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变;(B)第一次手术前MRI显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均匀强化;C:第一次手术后3个月MRI显示肿瘤残留,但没有实质性的颞角扩张;D: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1个月MRI显示颞角轻度扩张;E: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8个月的MRI显示实质性颞角扩张;F:第二次手术后1个月MRI显示颞角正常。治疗患者在全麻下经皮层入路行脑膜瘤切除术。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留下一小块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肿瘤残留。当时她的身体状况很好。随后她被转诊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放射外科治疗采用5个等中心点,32Gy,边缘剂量16Gy,50%等剂量曲线,治疗时长秒。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两个月后,她出现头痛和左侧肢体进行性麻痹。随访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室颞角进行性扩大,在第一次手术后11个月,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在第二次手术中,残留肿瘤被完全切除,脉络膜被电凝(图2)。图2脑室内脑膜瘤术后伽玛刀放射治疗后继发颞角圈闭。A:第一次术后的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和束状、细胞稍大、核深暗,诊断为脑膜瘤;B:第二次手术后病理。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分布不均,排列紧密,稍不典型,局部大量坏死和出血。诊断为不典型性脑膜瘤。结果和随访第二次手术后,她恢复得很快,头痛和轻偏瘫消失。她一直保持良好,直到最近在第二次手术后9个月接受随访(图3)。图3。时间轴显示从症状开始到出现最终结果的情况。讨论近年来,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后的颞角圈闭(ETH)成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