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方剂10五苓散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971035.html
?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9g)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半两(6g)用法:煎服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3次,服后多饮开水,汗出愈。或作汤剂,水煎服。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 1.外感风寒,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或水入即吐,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3.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方解:第一组:重用君药泽泻,利水渗湿;第二组: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共为臣药;第三组: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共为佐药。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证属:

太阳蓄水证

方歌:五苓散用猪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应,利水渗湿又化气,利便解表治水停。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ps:五苓散常与平胃散合方,称为胃苓汤。综合了两方的功效,故能祛湿和胃,行气利水,适用于水湿内盛之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经典条文:伤寒论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即猪苓散是。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三物小白散、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要略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气场这种东西并不来源于傲慢自大

而是来源于专业、自信、容纳力,来自逆境时的强悍,绝望时的坚韧。

以及对周遭快乐与悲伤的感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by/12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