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库什台乌孙古道的起点

琼库什台-木头搭成的小村落。

—“这里夏季多雨、潮湿,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

时间:-07-27

地点:琼库什台哈萨克村落

今天要去一个不太为世人所知的世外桃源,名字叫"琼库什台",坐落在特克斯县城东南90多公里的深山密林中。前往琼库什台的小路相当隐秘,导航也不能及。我们紧跟万能的娜总,一路翻山越岭,阅尽风景无数。

"琼库什台"村由于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客观上保留了极具原始形态的村落,被国家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这里夏季多雨、潮湿,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

我们这次也是住在一个木屋里,屋外也是用木材铺成的一个大的露台,露台的角落里撑着一把遮阳伞,坐在伞下,吃着西瓜,远望群山,松柏,草原,这样的吃瓜群众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

不远处,溪水潺潺,一个小水坝,一部小水车,正在为一户村民发电,连能源都是绿色的。有水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孩子们的身影。冰凉的溪水,不知道孩子们的脚凉不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楚辞·渔夫》

一路纵马去驰骋

“哈萨克部落都是天生的骑手,马背上的民族,孩子们带着孩子们纵马去驰骋。

时间:-07-27

地点:琼库什台村

交通:哈萨克骏马

傍晚时分,在农家吃过晚饭。一位骑马的哈萨克小哥一次又一次的冲到我们面前,潇洒地勒住马的缰绳,要让我们骑马。架不住他的热情,我们问了一声,我们这么多孩子,你这一匹马也不够啊。小哥,一勒缰绳,纵马转身飞奔而去。几分钟的功夫,小哥就召集了七匹骏马朝我们飞奔而来。孩子们可乐坏了,纷纷上马,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位哈萨克小骑手带着我们的孩子们,两人骑一匹马,纵马而去,转眼就消失在曲折的山路上。留下我们几位家长,面面相觑。就这么着就走了。连个电话也没留,他们叫什么也不知道。两岁的小鹏鹏,一见哥哥姐姐们们都走了,突然反应过来,哭着喊着,“我也要去”,被妈妈连哄带骗的抱走了。后来了解到,他们哈萨克小棋手,都是放暑假归乡的孩子,也就十多岁的年龄,带着毛毛骑马的那个小哥哥今年才10岁,还没有我们的孩子大。但他们个个是天生的骑手,不但自己马技娴熟,带着我们的孩子,照样纵横驰骋。七剑终于上了天山,孩子们个个飒爽英姿。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调寄八声甘州》到达山顶的时候,正好日落,夕阳把整个人都映照在金色背景的云海之中。

日之夕矣,倦鸟归林;

人虽远矣,行有归时。

孩子们骑马夜幕归来,太阳已经落山,天空象一副渐变的幕布,从天边的微红延伸到天顶的蓝黑,一轮弯月升起于松柏之间。

回到客栈,下午放到溪水中的西瓜早已冰透,终于又到了群众们吃瓜的时间了。

乌孙古道

“新疆有四条顶级的徒步穿越路线:狼塔C+V线、乌孙古道、夏特古道、环博格达峰。其中夏特古道已经封闭,剩下三条中,风景最好,虐度相对较低的就是乌孙古道了。"

时间:-07-28

地点:乌孙古道

交通:步行、涉水

乌孙古国是西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以游牧打猎为主,位于现在新疆的伊利,处在新疆北部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地理条件独特而优越。当年乌孙人由于匈奴族的诱逼,西迁赶走了大月氏人进入天山腹地的伊利河谷,所走的通道就是乌孙古道。该古道北起特克斯县,南至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乌孙古道就是通过穿越天山山脉从北疆穿越到南疆的一段路程。其中要翻越多个米的垭口,还有很多湍急冰冷的河流,过河次数超过50次,河水温度低于5度,而且科克苏河水流很快,是非常危险的一条河流,但是沿途美景爆表,可以看到高山草甸、峡谷、雪山、河流等众多难得一见的景色,还有大家向往已久的天堂湖和老虎口,所以每年从6月到9月,会有很多驴友会去穿越这条乌孙古道。讲了这么多,我们就是科普一下。我们只是看一下乌孙古道的起点,在清凉的溪水中畅想一下乌孙古道的艰辛。趟过河谷的帅气的哈萨克小伙子。皮毛油光发亮,姿态矫健的枣红色骏马。

我们的小勇也和瑭瑭一起趟过河流。

中午吃过午饭,离开琼库什台,赶回特克斯。路上,我租的起亚狮跑,水箱竟然漏水了。多亏了大家支援的矿泉水,一路走走停停,温度太高了,就停下来凉一凉,加点矿泉水。竟也有惊无险的开回了特克斯。找了一家修理厂,勉强补了一下,凑合着能开。想到后面还有千里行程,不禁又担心起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jc/11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