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为知识付费时,你购买的是什么观复文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
从年至今,我们已经在“知识付费时代”里走过了四个年头。现在知识付费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在网络学习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学习平台都是免费的,即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免费的学习平台,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付费学习?知识付费是如何开始的?关于知识付费是如何开始的,还要从知识分享的鼻祖TED说起。TED是一家非营利机构,以“传播有价值的思想”为宗旨把“有志改变世界的人”连接起来,分享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探索和思考。TED大会在年成立之初并不是非盈利机构,当时采用的是邀请制和线下参与的方式,到会人数只有二三百人,当时一场下来未赚反亏。比尔·盖茨的TED演讲真正让TED一举成名的是年第三届会议,当时请来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Adobe创始人约翰·沃诺克、苹果前CEO约翰·斯考利,这些名人的参与,使得门票一扫而空。早期的TED大会是收费的行业精英交流会,和现在的知识付费并无不同,直到年美国科技网站《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旗下的种子基金会收购了TED,才把TED变成了非盈利机构。年6场TED演讲的视频在网络免费发布,三个月内观看量超过万。至此每年举行一次大会,大会演讲做成视频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观众免费分享。从以往0人的俱乐部变成了一个每天10万人流量的社区。互联网的兴起,让知识大规模的分享,从精英群体走向大众。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与此同时,一名对冲基金的高级分析师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为侄女制作的数学教学视频上传到了油管,一时之间点击率接近5亿,后来他辞去工作成立可汗学院线上学习平台,月访问量达到万人次,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站月访问量也不过万人次。在可汗学院势头正劲时,有风投愿意投资10亿美元将其做成教育收费平台,但可汗拒绝了,他说:“一旦收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吗?”虽然可汗学院不是首个提供在线教育课程的机构,但是对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和行业会议模式他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游戏规则,面向全球多个国家,让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获得,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教育。受可汗学院的启发,国内外兴起的MOOC慕课平台,和可汗学院自己开发课程不同,这些慕课平台多数是与学校合作提供在线课程。在中国年网易公开课成立,随后新浪公开课、中国慕课陆续上线。中国知识付费兴起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年5月,知乎上线了付费讲座“知乎live”,同月语音问答应用“分答”上线,王思聪元回答一条问题的新闻成为热门话题他通过回答25个问题收入超过10万让知识付费成功出圈。得到APP在年上线,年6月跟着知识付费的风潮,推出订阅付费功能,随后喜马拉雅、豆瓣、荔枝微课、纷纷参与,成为知识付费的头部玩家,国内知识付费大多指的是知识电商,付费音频、社区问答。知识付费成为网络KOL的内容变现模式之一,本质上也是在线教育。知识付费,你在为什么买单?经历了年的概念风口和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更多商家涌入这场知识变现热潮,创造出了多不胜数的网络课程。良莠不齐的课程质量,受到了不少诟病,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知识付费是靠贩卖知识焦虑而获利,是当代成功学的变种,它的本质是先拉低一部分人的智商,再让另一部分人富起来……综艺节目中谈及某平台贩卖知识焦虑如果跳出这些一边倒的负面评论来看知识KOL和各大平台的知识变现过程,我们是否真的能从这场交易过程中获取知识,真正享受到它的使用价值呢?我们在这场知识交易中满足的是获取知识的需求还是内心的焦虑呢?从消费者来说,花了钱的课,更能激励自己学习,免费的东西,总是不够珍惜,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比起昂贵的线下课程,线上知识平台的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还能省去路上奔波的时间成本,又能享受大咖的独家分享,似乎非常划算。但其实我们承担的不只是获取知识的费用,这些付费课程包含制作成本、渠道分销、推广费用、平台和师资分成。表面上我们获得了便宜的课程,但学习效果却无法保证,经常是花了时间和金钱,所得却很少。我们总是期待可以通过一个知识大咖的某几次分享和讲授,就能迅速get绝佳跃升技能,以缩短自我摸索的时间,从而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一些平台正是利用了人们凡事都想追求短平快,焦虑、不平衡的浮躁心理,来获得源源不断的付费用户。要知道我们产生焦虑并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是面对无常的生活无法改变现状而产生的焦虑,然而,改变现状靠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可能是智慧、经验、人脉、资源的多元加持。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更何况,真正的知识无法速成,即使给你的是干货,也需要你吸收、思考、实践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有一段优美的描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很多线上的课程,没有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少了人与人互动的温度,没有同窗学习的氛围,为了让学员上得轻松更没有作业。别说灵魂的唤醒,也许能把课程坚持上完都很难。知识的获取有捷径吗?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苏格拉底年疫情居家期间不少人购买了网络付费课程,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呢?受访者C女士称自己买的写作课程完全不值那个价,看到后面就不想继续学习了,感觉在浪费时间;R先生则斩钉截铁的说以后凡是线上课程,是绝对不会再尝试了,完全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这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线上课程,他不得不承认懒惰是人的天性。我们总会有一种错觉,或是线上课程的营销广告为我们画的大饼,这些课程的标题经常是极尽夸大之能事,如《每月三千如何逆袭年入百万》《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月赚5万》《一小时教你好好说话》……仿佛你购买了这些课程就能立刻获得这些知识,发生认知的升级,阶层的跃升。而一些资深付费用户则称,几年过去了,虽然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就能谈互联网思维,但依然在挤地铁坐公交。知识付费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吗?我们不能否认付费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学习通道,能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对某领域的只是有个框架式认识,但这只是获取到了一些知识的片段和信息,真正对知识的掌握离不开长时间的深入阅读和应用练习,否则你获得的这些知识碎片只能成为你的谈资而无法真正改变什么。正如严飞在《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里说道:“了解新知的捷径,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脱了生活中的迷茫和焦虑,让我们不再对陌生的知识发怵、彷徨。但真要深入一个领域,没有捷径,我们要沉下心,真正去触摸学习的本质。”图片来源于网络撰文:观复卧猫儿监制:观复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jc/14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