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轻松过职称就找张春生全文共二部分
第一部分妇科护理学
第二部分基础护理学
第一部分妇科护理学第一章异常分娩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
一、分类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二、产力异常的病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与产妇精神紧张、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
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药与镇痛药、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因素有关。
(二)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过强与经产妇软产道阻力小、缩宫素剂量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一)子宫收缩乏力(见下表)
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
类型
临床表现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子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节律不协调,属无效宫缩
产程曲线异常
①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子宫颈口开大3cm为潜伏期,超过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
②活跃期延长:从子宫口开大3cm开始至子宫颈口开全为活跃期,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③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子宫颈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
④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⑤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为第二产程停滞
⑥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胎头下降停滞
⑦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为滞产
(二)子宫收缩过强(见下表)
子宫收缩过强的临床的表现
类型
影响
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多见于经产妇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①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颈口以上部分的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宫缩间
歇期短或无间歇,产妇烦躁不安、持续腹痛、拒按
②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指子宫壁某部肌肉在外因下呈痉享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所形
成的环状秧窄,持续不放松,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子宫
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律不规则,时快时慢
四、对母儿的影响★★★
(一)子宫收缩乏力
产程延长、产妇体力耗损、肠胀气、尿潴留,易出现产伤、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二)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过强可造成软产道损伤,若有梗阻可造成子宫破裂,且易引起产褥感染、胎盘滞
留或产后出血,手术产机会增多;对胎儿及新生儿易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胎死宫内,
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感染,若坠地可致骨折、外伤等。
五、治疗原则★★
(一)子宫收缩乏力
对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原则是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并根据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对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原则是恢复子宫收缩的生理极性和对称性,给予造当的镇静剂,使产妇充分休息后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再适时选择结束分娩的方式和时间。
(二)子宫收缩过强
对有急产史的产妇,提前住院待产。临产先兆开始即应做好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工作。对强直性子宫收缩,应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如属梗阻性原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对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应先寻找原因,然后及时给予纠正。
六、护理措施★★★
(一)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注意改善孕妇的全身状况,加强宫缩,做好剖宫产准备,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者:按医嘱给予哌替啶mg或吗啡10~15mg肌注,确保产妇充分休息。稳定其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防止精神紧张。指导产妇宫缩时做深呼吸、腹部按摩及放松技巧,减轻疼痛。
3.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焦虑与恐惧。
(二)子宫收缩过强
1.预防宫缩过强对母儿的损伤:有急产史的孕妇提前2周住院待产。
2.密切观察宫缩与产程进展。
3.分娩期及新生儿的处理:分娩时尽可能作会阴侧切术,遇有子宫颈、阴道及会阴的撕裂伤,应及时发现并予缝合。新生儿按医嘱给维生素K肌注,预防颅内出血。
4.作好产后护理:除观察子宫复旧、会阴伤口、阴道流血、生命体征等情况外,应向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新生儿如出现意外,需协助产妇及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
第二节产道异常
一、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
(一)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骨盆入口平面狭窄有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两种。表现为胎头衔接受阻,不能入盆,或者胎头入盆不均,或胎头骑跨在耻骨联合上方(即跨耻征阳性),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潜伏期和活跃早期延长。
(二)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常见于漏斗骨盆。其特点是中骨盆及出口平面明显狭窄,坐骨棘间径小于10cm,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耻骨弓角度小于90°。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cm。临产后先露入盆不困难,但胎头下降至中骨盆和出口平面时,常不能顺利转为枕前位,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产程进入活跃晩期及第二产程后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三)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骨盆外形属女性骨盆,但骨盆每个平面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均小骨盆。胎
儿小、产力好、胎位正常者可借助胎头极度俯屈和变形,经阴道分娩。中等大小以上的胎儿经阴道分娩则有困难。
二、软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
1外阴异常常见于外阴癜痕、外阴坚韧和外阴水肿,其使阴道狭窄,易造成严重的撕裂伤。
2阴道异常常见阴道纵隔、横膈和阴道尖锐湿疣。
3.子宫颈异常常见于子宫颈外口粘连、子宫颈水肿、子宫颈坚韧和子宫颈瘢痕等。
二、对母儿的影响★★
(一)对母体的影响
骨盆入口狭窄易发生胎位异常、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后出血,严重者可致子宫破裂,危机产妇生命。
(二)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易发生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颅内出血、室息、死亡,手术产机会增多
导致新生儿产伤和感染,围生儿死亡率增加。
四、治疗原则
明确狭窄骨盆的类别和程度,了解胎位、胎儿大小、胎心率、宫缩强弱、宫颈扩张程度、
破膜与否,结合年龄、产次、既往分娩史,综合判断,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五、护理措施★★★
(一)产程处理过程的护理
1.有明显头盆不称,不能从阴道分娩者,按医嘱做好剖宫产术的术前准备与护理。
2.对轻度头盆不称,在严密监护下可以试产,试产中的护理要点为:
(1)专人守护,保证良好的产力。关心产妇饮食、营养、水分、休息。少肛查,禁灌肠。试产过程一般不用镇静镇痛药。
(2)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注意有无脐带脱垂;试产24小时,胎头仍来入盆,并伴胎儿窘迫者,则应停止试产,通知医师并做好剖宫产术的术前准备。
(3)注意子宫破裂的先兆,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试产,及时通知医师及早处理,预防子宫破裂。
3.中骨盆狭窄者,若子宫颈口已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更低,按医嘱做好胎头吸引、产钳等阴道助产术,以及抢救新生儿准备;若胎头未达坐骨棘水平,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则应做好剖宫产术的术前准备。
4.骨盆出口狭窄者不宜试产。若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多数可经阴道分娩;
两者之和为13~15cm者,多数需阴道助产,护士必须配合医师做好阴道助产的术前准备;两径
之和小于13cm,按医嘱做剖宫产的术前准备。
5.给予心理支持。
(二)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胎儿娩出后,及时注射宫缩剂。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每日冲(擦)洗会阴2次,使用消毒会阴垫。胎先露长时间压迫阴道或出现血尿时,应及时留置导尿管8~12日,必须保证导尿管通畅,以防止发生生殖道瘘。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三)新生儿护理
胎头在产道压迫时间过长或经手术助产的新生儿,应按产伤处理,严密观察颅内出血或其他损伤的症状。
第三节胎位、胎儿发育异常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临床表现★★
在分娩过程中,除枕前位外,其余均为异常胎位,是造成难产的原因之一。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临床表现为产后胎头衙接较晩及俯屈不良,多因骨盆异常、胎头俯屈不良、子宫收缩乏力及头盆不称等引起。表现为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子宫颈前唇水肿,产妇疲劳,持续
性枕后位、枕横位常致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二)臀先露的治疗原则
臀先露指胎儿以臀、足或膝为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在骨盆的前、侧、后构成6种胎位
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孕妇常感觉肋下或上腹部有圆而硬的胎头,由于胎臀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子宫颈,常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多。其治疗原则如下:
1.临产前胎位异常者,定期产前检査,妊娠30周以前随其自然;妊娠30周以后胎位仍不
正常者,则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矫正。若矫正失败,提前1周住院待产,以决定分娩方式。
2.临产后根据产妇及胎儿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以对产妇、对胎儿造成最少的损伤为原则,采用阴道助产或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三)胎儿发育异常
胎儿发育异常也可引起难产,如巨大胎儿及畸形胎儿,见下表。
胎儿发育异常临床表现
类型
临床表现
巨大胎儿
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g者,称巨大胎儿。临床表现为妊娠期子宫增大较快,妊娠后期孕妇可出现呼吸困难,自觉腹部及肋两侧胀痛等症状
胎儿畸形
①脑积水:胎头颅腔内、脑室内外有大量脑脊液(~m)潴留,使头颅体积增大,头周径大于50cm,颅缝明显增宽,囟门增大,称为脑积水。临床表现为明显头盆不称,跨耻征阳性,如不及时处理可致子宫破裂
②其他:连体儿可经B超确诊
轻松过职称就找张春生白颠的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