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精准神外在线
术精于准-第28期
神外前沿讯,我国脑出血患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1%-48%,发病一个月内病死率达30%-50%,致死率和致残率都位于各类卒中之首。东北地区因为气候和饮食等原因,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脑深部出血,即使少量的出血也会导致意识障碍加深、脑积水等严重的后果。既往深部脑出血,多保守治疗,如果出现脑积水给予脑室外引流,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
国际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脑室外引流(externalventriculardrain,EVD)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高达5%-20%,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年8月份,哈尔滨医院(简称“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引进了Sinovation机器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始建于年,是黑龙江省“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院一流学科,设有5个病房,神经介入和伽马刀2个治疗中心,9个临床专业组,开放床位张,医护人员人;科室年收治患者人,年手术例,实现了手术、放疗、化疗及功能康复的综合规范化诊疗;手术均为三、四级手术,病死率(2.03%)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抢救成功率高,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东北地区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哈尔滨医院“一流学科”。
近日,哈尔滨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郭冕博士接受《神外前沿》新媒体的访谈,介绍了使用手术机器人,如何提高精准治疗和减少出血等风险的经验。
郭冕博士同时绘制了“机器人辅助下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案例的流程图”,并讲解操作注意细节点。
流程图图注: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下丘脑血肿钻孔引流术及流程
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1.处理脑叶出血的经验和效果
脑出血可以简单分为脑叶出血和深部出血。对于评估不会产生脑疝的脑叶出血,哈医大二院多采用CT辅助定位血肿腔并避开外侧裂,使用碎吸针穿刺血肿腔对血肿进行硬通道的抽吸和引流,结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栓,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处理脑深部血肿的困惑
脑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小脑和脑干出血。既往我们对于深部出血,特别是出血不多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当深部出血压迫脑室或者深部出血破入脑室导致脑积水,多采用脑室外引流。分流手术容易产生血肿堵塞分流系统和分流管依赖等,故一般不采用。
血肿直接压迫和刺激局部脑组织是导致早期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血肿周围组织的损伤重于其他部位的损伤。血肿还可以使机体产生和释放多种炎性因子、激活补体系统等进一步加重脑损伤,脑深部组织尤其重要,故应尽早的祛除血肿。
此外,使用Leksell头架进行CT扫描,金属基架和颅钉会产生伪影,影响深部血肿的定位。并且外引流留置时间有限,时间越久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这些因素都决定我们需要更好的处理脑深部血肿。
3.引进Sinovation机器人
结合处理脑深部血肿的困惑,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于年8月份,引进了Sinovation机器人,很好的解决了脑深部血肿治疗的难题。
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深部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可以精准的定位、抽吸和引流深部血肿,减少了脑血肿导致脑积水的几率,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颅内感染的发生,使脑出血患者尽快更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和减轻后遗症。
4.机器人辅助下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案例和流程讲解
4.1案例:机器人辅助下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男性患者,62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6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意识模糊,右侧肢体肌力减退。头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入院当天给予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下丘脑血肿钻孔引流术。
4.2手术流程和实际应用讲解
机器人辅助下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1)先进行患者注册。Sinovation机器人可使用激光扫描、骨性marker、皮肤marker等多种注册方式,对于脑深部或较小的组织病变会选择精度高的激光或骨性marker,安置marker后用碘伏纱布覆盖局部并戴弹力头帽,以预防感染,完成后进行64排以上的螺旋CT1mm无间隔薄层扫描+血管成像。激光扫描方式则无需术前CT扫描,精度也有保证,据说不久将采取更加方便快捷的3D结构光注册方式,保障精准度的同时还无需术前CT扫描,我们都很期待。
2)将术前CTA数据导入Sino软件中(肿瘤病变可以行MRI薄扫,根据情况选择增强和血管像),可以自动的进行影像融合配准,直观的显示血肿位置及血肿周边的血管。通过三维模型重建,方便快捷的设定手术入点靶点的位置,顺利完成手术计划。原则上,穿刺路径在规避脑血管和重要区域的基础上,选择距离血肿的较短路径。全麻后摆位和固定头部,固定头部时,尽量使穿刺点位于高点,以便于手术操作。
3)完成手术计划后,将计划导入机器人系统中,可以直接进行病人注册,注册流程方便快捷,选取影像注册点的位置后将注册探针依次置于骨性marker平面的中心,并且保存marker点的位置,使机械臂确定头部当前位置信息,我们现在注册误差能达到0.2mm-0.4mm。
4)注册完成后可以消毒铺巾进行手术,机械臂一键置位路径,可以通过打靶确认精准度,(如果发现有移位,随时可以通过术中注册更新当前位置信息)。目前打靶的结果都是marker的1/2半径内的位置(0.5mm左右),整个手术流程熟练的操作仅需30分钟左右便可完成。对于大脑半球的血肿和小脑浅部血肿,可以用硬通道或软通道直达血肿腔。小脑深部和脑干的血肿,使用软通道,以减少重要脑组织损伤。使用碎吸针钻孔时,尽量垂直于颅骨表面,如果角度较小容易在骨表面打滑。
术前需要控制好血压,我们的经验是高压控制在mmHg左右,防止术后血肿增加。颅骨钻孔时掌握好力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防止脑组织损伤和硬膜外血肿。根据测算的距离,通道可直达血肿,适度抽吸后复查头部CT。根据CT结果可给与适量的尿激酶溶栓,协助排除血肿。
5.其他类似术式:脑脓肿穿刺引流术
图注: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下脑内多发脓肿钻孔引流术
我们科室也开展了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下脑内多发脓肿钻孔引流术。脑脓肿与血肿穿刺引流类似,需要准确穿刺脓肿腔引流脓肿。术前行MRI增强+PCA序列薄层扫描、CT无间隔薄层扫描,手术规避血管和重要组织,引流的位置要考虑到仰卧位的低位。由于Sinovation机器人的定位精准和使用便捷,对于多发脓肿的治疗尤其具有优势。
蒋传路教授点评近年来,功能神经外科发展迅速,我院功能神经外科已开展了一系列手术,诸如立体定向深部脑出血和脑脓肿钻孔引流术、立体定向脑活检术、安置Ommaya囊治疗颅内囊性病变、颅脑伽马刀治疗、癫痫外科SEEG手术、帕金森DBS手术等。
引进Sinovation机器人以来,大大促进了我院功能神外的发展。未来神外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
更加智能:加入更多的智能传感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机器人能与医生更好的协作自动执行一些基本的手术动作,实现全自动的入路穿刺、电极置入,甚至自动化完成切皮、开骨瓣等操作;
更精准:从硬件结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到软件算法的不断升级,提升整个系统的注册和定位精度;
适应症更广:通过临床与厂家紧密合作、共同创新,为机器人系统开发出更多的组件和应用算法,使智能化的机器人不断升级进化支持更多的术式,促进功能、颅底、脑血管、神经内镜等亚专业的共同发展;
更好的普及:通过改良工艺不断降低成本,让智能化的手术机器人应用到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得以更好的普及。
蒋传路主任医师、二级教授、药理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世界神经外科协会联盟会员,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微侵袭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其英文版编委。工作30余年来,始终奋战在神经外科临床第一线,每年以第一术者完成颅脑复杂手术多例。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研究骨干,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3项,一等奖1项,发表胶质瘤相关的SCI收录文章共85篇。。
术者简介郭冕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院神经外科支部书记。哈尔滨医科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CAAE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癫痫手术技术与术前评估协作组理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发表SCI论著14篇,影响因子总分70分以上,其中两篇影响因子达到10分,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摘要2篇,是30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医工合作”,利用交叉学科优势进行科学研究。年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曾担任神经外科手术赛事“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区域赛评委,曾获得美国神经肿瘤学会(SNO)第19届年会“旅行学者奖”,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哈医大二院杰出青年和哈医大二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
支持机构术精于准往期第27期-快讯
神外手术计划软件SinoPlan免费版在线发布
华科在线第26期
浙医二院朱君明:Sino神外机器人临床应用前沿从影像融合到手术入路设计
华科在线第25期
专访北大一院蔡立新:国内小儿癫痫手术量快速增长但面临三大发展瓶颈
华科在线第24期
医院陶蔚:科室成立两年疼痛治疗成为功能神外“增长点”
华科在线第23期
从脑出血到DBS机器人在神外五大适应症详解—重庆三博刘长青
华科在线第22期
医院杨治权:双侧Gpi-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华科在线第21期
神外手术机器人新型注册系统辅助DBS手术研究-医院郭毅
华科在线第20期
意念控制机械手浙大二院张建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华科在线第19期
医院徐纪文:SEEG术前磁共振为什么必须做1毫米薄层扫描
华科在线第18期
医院漆松涛:下丘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会改变哪些神外手术
华科在线第17期
医院杨治权:机器人导航和影像后处理技术推动和正在改变功能神外的发展进程
华科在线第16期
专访清华大学王广志:神外手术机器人研发四步走感知能力是关键
华科在线15期
医院张世忠:帕金森病DBS手术开展二十年感悟潜在风险如何排除
华科在线第14期
专访首都儿研所李云林:小儿癫痫手术的方向是更微创机器人有哪些应用价值
华科在线第13期特约访谈
医院史建国、高在芬:完成山东省首例机器人辅助SEEG儿童难治性癫痫手术
华科在线第12期
医院李世亭:颅神经功能是神外手术最后“堡垒”科室年手术量将超台
华科在线第11期
医院张凯:神外手术机器人在SEEG中应用的六个优势
华科在线第10期
专访周文静:3D重建和影像融合等软件是国产手术机器人最大优势
张玉琪点评
华科神外在线第9期
专访杨学军:攻关胶质瘤残余与浸润部分的术中识别和切除实时跟踪的神外手术设备研发项目启动
华科神外在线第8期
专访浙医二院张建民:脑血管介入技术势不可挡神外医生参与才能如虎添翼
术精于准第7期
专访浙医二院张建民:科室60年发展概况及复合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等技术装备特色
术精于准第6期
机器人辅助SEEG手术的优势在哪里未来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浙医二院朱君明
术精于准第5期
浙医二院朱君明:机器人辅助DBS手术除了精准还有哪些优势
张建民点评
术精于准第4期
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注册方式和时间上有哪些突破—医院郭毅
术精于准第3期
医院李建宇:如何利用手术机器人提升DBS植入的精准度
术精于准第2期
[更新]讨论实录:神外手术机器人的安全底线和人工智能突破路在何方
术精于准第1期
讨论实录:除了取代头架癫痫外科还需要什么样的手术机器人
术精于准
术精于准周刊由华科精准与神外前沿新媒体联合制作,旨在以病例报道形式,推动中国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化。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