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729.html
这段时间的几起电梯事件(我这里没有使用事故这个词)其实涉及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否应该设置轿厢防扒门装置?尤其是在用电梯是否应该增设轿厢防扒门装置?
一起事故是5月3日晚,福州蓝湾雅境小区一名13岁男生因电梯故障发生意外。据业主描述:这名男生外出打饭回来乘坐电梯按到2楼,然后该电梯突然升至7楼与6楼之间停住,但电梯门没有打开,男生用随身携带的伞敲开了电梯门,随后男生走出电梯,不料一脚踩空掉落。最后经过调解小组两次介入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即物业方补偿家属万元(其中包含先前物业方垫付的10万元),物业代表和相关工作人员登门向小杰家属表示慰问和道歉。
事故发生时的监控视频
上图为示意图,男孩估计是从6楼的轿厢护脚板与层门地坎之间的间隙直接掉入电梯底坑了。
电梯轿厢防扒门装置
发生这起事故我个人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孩盲目扒门自救,尽管我们已经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被困电梯时,待在电梯里面最安全”,但这些只是提示和提醒,人们不遵守的话就没什么用了!那么,有没有可行的方法,防止人员被困电梯时盲目自救,强制他们待在电梯里呢?有!那就是轿厢防扒门装置!
该装置的作用是当轿厢离开开锁区之后,从轿厢里扒门的话只能扒开一条缝(mm左右),但是人无法从这个缝钻出去,只能乖乖地待在轿厢里面。因此,我记得美国电梯标准A17从年开始就要求新梯必须设置轿厢防扒门装置,对于在用电梯美国有些地方也要求加装该装置。
A17.1从年开始要求新梯必须设置轿厢防扒门装置。
下面的视频有助于您了解轿厢防扒门装置的作用,这可是一位热心的电梯公司经理亲自拍摄的:
轿厢防扒门装置的作用是当轿厢离开开锁区(楼层上下几十毫米)之后,从轿厢里是扒不开门的,因此可以对轿厢内的人员进行保护,尤其是对小孩而言更是如此。监控:小女孩扒开电梯门,看的心惊胆战!
当然在开锁区内是可以扒开门的,因为轿厢地坎与楼层只有几十毫米的高低差,除了可能存在绊倒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坠落的危险。
美国电梯标准年开始要求新梯必须设置轿厢防扒门装置,欧洲电梯标准是年要求设置,我国是年在GB:(等同采用欧洲电梯标准)一号修改单中提出这一要求的,比美国整整迟了20年。当然,我自己其实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引入这一要求时是否真正权衡了设置轿厢防扒门装置的利弊?这是题外话,不适合再展开详细讨论了!
那么是不是加装了轿厢防扒门装置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也不是,那就是遇到紧急情况就只能待在轿厢里了。比如,美国,当时世贸大厦的电梯都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轿厢防扒门装置,该装置的厂家好像还特意强调进了电梯轿厢就无处可逃!但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电梯轿厢里的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他们无法打开电梯门逃生,所以只能待在电梯轿厢里等待死亡。那场灾难在电梯里死亡的人数媒体统计出的数据是多人,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死于电梯人数最多的一次。因此,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近日美国》在一周年的时候还专门发文提到这一状况,大意是加装了轿厢防扒门装置之后,人们只能在电梯里无助地等待死亡。
另外,国内近期发生的两起电梯电瓶车(或电瓶车电池)在轿厢内着火,也提示着增加轿厢防扒门装置的潜在风险:
年5月10日19时35分许,朱家岭一路8号丛树家园小区9栋1单元1号电梯内发生电瓶车燃烧火情,现场电梯内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伤;起火原因初步认定为电瓶车着火引发,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以下是电梯内监控记录下的全过程:
同样是5月10日,合肥市航空新城小区内也发生了类似险情,电动车电池在电梯内爆燃,浓烟迅速吞噬电梯,两位市民自救逃生。
武星军注:好在电梯还没有启动运行,应该还在平层区,否则两位居民能否顺利逃出电梯轿厢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增加轿厢防扒门装置可以防止在电梯发生困梯的情况下,轿厢内人员盲目自救引发的坠落危险,从而可以保护被困人员的人身安全。但另一方面增加该装置之后也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地震、火灾或者恐怖袭击(比如有毒气体等)的情况下,人们就只能乖乖地待在轿厢里听天由命了,无法实现自救。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都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我们不能只享受好处而不承担风险。轿厢防扒门装置也同样如此,它在防止被困人员盲目自救起了非常大的有益作用,但也存在极端情况下人们无法自救的窘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