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黄帝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指人体受寒凉刺激容易损伤肺部(泛指呼吸系统)。肺气不宣,肺气上逆,引起咳嗽。同时,寒凉饮食的刺激还会上级人体脾胃,聚湿生痰,进而加重咳嗽症状。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处暑以后,外寒与内寒相引,容易引起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发作,如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咽炎、鼻炎等。
滋阴润燥生津液
处暑节气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温寒热交替,加之"秋燥"来袭,人体津液受损减少,从而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状况。尤其是气虚体寒的人,很容易引起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调等症状。因此,滋阴润燥,补充津液尤为重要。
"秋膘"切勿贴太早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处暑节气后,"秋燥"状况和贪凉的饮食习惯又对脾胃造成更大的负担。然而,很多吃货又打着"贴秋膘"的名义,开始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胡吃海喝了。因此,枸杞博士要郑重告诉各位粉粉们,此时脾胃功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解,不要着急"贴秋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清热祛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如谷物、豆类、蔬菜类、菌类等。少吃重口味、高热量、难消化的食物。
充足睡眠解"秋乏"
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会呈现阴阳俱亏的状态,精力总觉得跟不上,此阶段如果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并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有效缓解"秋乏"状况,也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秋冻”是为了防止湿邪在体内聚集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夏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秋季温度偏低。当外界环境与人体体内形成了一个“外寒内热”的体系,就会形成大量的湿气聚集体内。“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要让身体的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度重新调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打破“外寒内热”,防止湿气在体内聚集。
体内湿气一重,人体就会出现脾胃虚弱胃口差、气血虚身体乏力、胃肠道病变、关节疼痛、四肢沉重血液不畅等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容易精神不振,生活工作都会受影响。《黄帝内经》记载:“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即:要是秋伤于湿邪,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
此外,秋夜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因此,秋季病毒活跃,亦是流感多发季节。
可经常通过足底涌泉穴贴敷怡康木酢贴,排出体内风寒湿邪。《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出口,全身风寒湿毒经过经络汇聚于此,经过循环最终可在涌泉穴排出。
秋冬季是多种慢性病高发阶段,怡康木酢贴伴您同行,呵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怡康木酢贴的适用人群:
1-排毒:亚健康人群因长期服用西药产生的药物残留、食用蔬菜水果肉类产生的农药携带残留和其他有害毒素可以有效排出体外。包括:排肾毒、肝毒、心毒、胰毒、肺毒、肠毒、脾毒、眼毒等人体脏器残留毒素。
2-各种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各种病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水肿、浮肿、积水、疼痛人群。包括:
*心、肺、肾、肝病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疼痛。
*严重外伤导致的浮肿、疼痛。
*癌症引起的浮肿、疼痛。
*静脉炎、静脉曲张引起的浮肿、疼痛。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下肢浮肿、疼痛。
*脑积水。
*肝腹水
*其他原因引起的浮肿、积水、疼痛。
4-神经衰弱、失眠患者。
5-白内障生长期、迎风流泪、飞蚊症、玻璃体混浊
6-皮肤病人群。包括:湿疹、顽固性皮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及其他因湿症和菌类引起的皮肤病。
7-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
8-痛经。
9-妇科炎症
10-少汗,微循环障碍,四肢冰冷、手脚麻木。手脚干裂。
11-颈椎病、肩周炎引起的疼痛。
12-腰肌劳损、腰椎病、腰腿痛。
13-各种疖痈肿痛。
14-局部受风、落枕。
15-缓解疲劳
16-牙疼、牙周病
17-酸性体质人群。
18-青少年痤疮。
19-口臭、体臭、老人味人群。
20-便秘人群
21-提前衰老人群
22-肾、肝等九大排毒器官功能衰退
23-思想压力大、很少流泪人群
24-祛斑、养颜、防衰老。
25-杀菌、消炎、治痛。
如今毒素疾病满横的时代,把握这个绝佳的时机,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给怡康木酢贴一个机会,还您一份健康。
▼更多健康资讯,请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中秋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