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l同济大学脑与脊髓临

简介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于年,是同济大学四大临床研究中心之一,依托于同济医院医院开展建设。

研究方向涵盖脑科学基础科研及临床转化、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脊髓损伤及修复、临床神经病学及疾病早期诊断,麻醉与脑功能等。现有同济大学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再生医学系、脑与类脑功能转化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

中心围绕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卓越脑科学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学科传统优势,统筹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工交叉,着重基础与临床转化,培养卓越医学与脑科学复合拔尖创新人才。

中心积极参与国际脑计划战略合作,成立中瑞合作实验室,邀请国内外神经领域专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打造一流的学术高地,以一流管理服务为一流学科建设赋能,联动国内外资源,不断开发创新。

近五年来,同济大学脑科学团队已在Nature、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近10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50余项;围绕脑科学领域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中心今年研究成果共计20余项,标志性成果如下:

1

基于CRISPR/Cas9全基因组筛选研究人多能干细胞胚层分化的机制

年1月22日,《iScience》正式发表了题为“Mappinggerm-layerspecificationpreventinggenesinhPSCsviagenome-scaleCRISPRscreen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章小清研究组完成。研究团队通过谱系标记和CRISPR/Cas9全基因组文库筛选,成功构建了hPSCs全基因组功能筛选研究平台,并绘制了hPSCs维持与三胚层分化的调控模型。团队筛选获得的个LPGs,可作为人早期胚胎发育以及胚层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为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利用全基因组筛选研究人多能干细胞胚层分化的机制

阅读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zzd/12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