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嘟宠物圈,一家专注11年的宠物媒体
有资源、有态度!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将猫称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成功把人类驯服的物种”,数千年前,人类主动把猫请进家门,伺候它们吃喝拉撒,为它们逗乐解闷,与它们耳鬓厮磨。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淡人类对于猫的痴迷,而且愈演愈烈,日本宠物食品协会年的数据表明,日本国内宠物猫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狗,猫正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宠物。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猫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养宠的首选,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养宠人年轻化的国家,铲屎官队伍正在急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猫共患病”。
人猫共患病人猫共患病是人畜共患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人畜共患病的定义是“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目前有明确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大约有余种,其中人猫共患病有40多种。日本京都卫生研究所对健康家猫进行免疫时发现,近半数的家猫身上都携带有致病病毒。
人猫共患病的致病病原有很多,大致上可以分内病毒(狂犬病)、细菌(结核病、破伤风)、真菌(癣症)、寄生虫(弓形虫)等。常见的传播方式有:接触患病动物及其排泄物后,经皮肤和黏膜被传染;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而被传染;摄入被患病宠物污染过的食物和水被传染,尤其是未彻底煮熟的肉和奶制品;吸入被患病动物污染的空气飞沫被传染;被感染的吸血昆虫叮咬而被感染。
下面嘟嘟就简单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猫共患病▼
一
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建国初期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狂犬病疫情,发病率达到了1.2/10万人,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狂犬病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但是近几年随着养宠人数的增加,狂犬病有卷土重来之势。
狂犬病不是狗狗的特有疾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很敏感,猫身上同样会携带狂犬病病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猫只的唾液内,通过咬伤、抓伤或者其他皮肤外伤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被患病猫只咬过的尖锐物品上也会留下狂犬病病毒,不小心被划伤的话,也会被传染。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狂犬病病毒还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胎盘进行传播。此外,蝙蝠等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也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猫感染狂犬病病毒之后,潜伏期一般为两到八周。发病初期表现为沉郁、畏光、不愿意见人,后期逐步开始表现出狂暴、攻击性极强、自残等症状,最终患病猫只会因呼吸麻痹或全身衰竭而死。与犬相比,猫的狂犬病病程更短,一般发病后两到四天就会死亡。
预防: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几乎达到了%,目前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只能从预防入手,及时为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在外不慎被来源不明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的话,要立即对伤口进行清创,去除和杀灭伤口的病毒。清创可以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季铵盐类药物彻底清洗伤口,然后用点酒对伤口进行消毒,而且一定不能包扎伤口。清创完毕后要在48医院或者防疫部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者免疫血清。
一
猫抓热
猫抓热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病症,它可以通过猫抓咬一个人而从猫身上传播给人。医生和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病很大程度上是跳蚤传染给猫。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猫抓伤人都会引起“猫抓热”,猫要本身带菌才会把细菌传染给人类,比如流浪猫因在外面接触脏物较多,被其抓伤也容易引发“猫抓热”。
主要症状:
被猫抓、咬后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少数丘疹转为水疱或脓疱;偶可穿破形成小溃疡,经1~3周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
抓伤感染后1~2周,引流区淋巴结呈现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
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自行消退,少数持续数月;邻近部位甚至全身淋巴结也见肿大。
对于猫抓热的预防,主要死避免被猫抓伤或者咬伤,在抚摸完猫以后及时洗手同业可以有效防止猫抓热的发生。由于大多数猫抓热病例症状是轻微的,医生一般不会开处方去治疗。如果症状属于中度或者重度,那么他们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家中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如果淋巴结疼痛或特别疼痛时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孩子患上猫抓热,如果不能停止玩耍就要避免他们碰撞或干扰受影响的淋巴结。一旦人得了猫抓热,他们以后就不太可能再患这种病。
一
皮肤癣菌病
皮肤癣菌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癣,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真菌病。患病猫只在感染小芽胞菌后,其身体的面部、躯干和四肢都会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渗出及结痂等等。人感染后,呈现深层的皮肤真菌病,伴发毛囊的化脓性炎症,而且该病的病程一般都会很长,难以治愈。
猫的癣菌病是由小芽胞菌引起的,易感人群或者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猫只的皮肤或者毛发就会被感染。野外的土壤中也会存在石膏样小孢子菌。猫在野外活动时也容感染,且多发生在脚部等与地面接触频繁的部位。此外,温热潮湿的气候,拥挤、不干净和缺乏日照的生活环境均是该病的致病原因。
治疗:
人感染该病后的治疗可用10%碘酊或10%的水杨酸酒精,也可用5%到10%的硫酸铜液涂擦患部,初期每天一次,以后每隔一天一次,直到痊愈。如果病情加重,就需要用25%的漂白粉溶液将患部浸湿后,用磷酸钙粉进行外敷。
而患病猫只主要是用抗真菌药,可全身结合局部进行治疗,局部剪毛,对皮屑或结痂进行清洗,在患部擦涂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的猫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一
弓形虫
弓形虫为细胞体内寄生虫。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原虫病。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也就是说弓形虫能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中进行有性繁殖,产生的卵囊会随着脱落的小厂上皮组织排出体外,形成传播。除了猫科动物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也会感染弓形虫,不过在这些动物身上,弓形虫无法进行繁殖,也不会产生卵囊,所以不能通过粪便等排泄物进行传播。
弓形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划痕额同栖动物等途径进行传播。感染弓形虫后所患的疾病就叫做弓形虫病,绝大多数感染弓形虫的人并不会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不适,只有少数人在初次感染时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键痛和腹痛等症状,几天后身体产生免疫力后就会自愈。
但是,对与孕妇来说,弓形虫病就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了,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流产等。即使胎儿侥幸存活下去,弓形虫也会可能入侵到胎儿的中枢神经造成脑积水、畸形等等。
弓形虫的治疗主要使用的抗生素为磺胺药,其他抗生素对该病均无效。
?防微杜渐,快乐生活
01
近几年,养宠人数,尤其是养猫人数的暴涨让大家越来越重视人猫共患病,但是在一些媒体的过分渲染,甚至是妖魔化的情况下,让许多人对宠物和相关的传染疾病产生了误解,其实只要宠物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人猫共患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
?从正规渠道获取宠物
02
不论是购买还是领养,大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得宠物,他们都会有相关部门开具的检疫证。见到宠物后要先观察它们的精神状况;身上是否有跳蚤、虱子等体表寄生虫;皮肤是否健康,有无皮肤病。选中宠物后,最好不要直接将宠物带回家,医院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和疫苗、驱虫等防病措施。
?洁净的生活环境
03
其实大多数人猫共患病与宠物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对于猫咪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饲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格外注意日常卫生的打扫,及时清理宠物的排泄物,定期进行杀菌消毒。
?切忌散养宠物
04
宠物只有在主人的陪同下才能出门,一定不能养宠在外乱跑、捡食的习惯,更不能将宠物散养,因为许多致病源都是宠物在外食用感染了寄生虫和细菌等食物,然后带回家中。还有一定要注意的是宠物的食具最好单独存放,不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人使用的物品放在一起。
?日常的免疫和驱虫工作不可松懈
05
接种疫苗和驱虫是防御人猫共患病工作中最重要的医患,定期的检查、免疫和驱虫可以杜绝大部分人猫共患病的传染可能,还能够让主人及时掌握宠物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宠物主人在这一点上一定不能偷懒,这是对宠物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虽然“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很大,会影响宠物和主人的健康问题,为生活笼罩上一层阴影。但是大家也不能因噎废食,就此排斥宠物,甚至完全否定养宠的行为。理智成熟的宠物主人应该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如果患病及时治疗,只有建立起对“人畜共患病”的正确认知,才能与爱宠一起战胜它,远离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