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上回书说道,生病吃药不可避免,然而安全用药你能做到吗?
有很多误区说不定你也在犯哦……
有没有勇气点下去看看还有哪些误区?
误区六:自行延长服药期
总有些人,觉得比医生说的用药时间再吃久点,再巩固一下,其实万万不可!有些药,吃的久了,比如麻醉类止痛药会引起药物成瘾,到时候你可就得不偿失了!
举个例子
止咳药止痛药镇静药
生活中与我们最“亲密”的止痛药和镇咳药、镇静药,有些含有能使人成瘾的成分,若不遵医嘱,随意服用,就会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染上药瘾!千万不可以久服!
还有常用的镇咳药复方甘草片由于组成物中包括阿片,久服可能上瘾,一般最多连续服用五天必须停药。
难熬的戒断症状
反复使用易成瘾药物可导致躯体和精神依赖,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呕吐和腹泻等,严重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癫痫发作甚至休克。
误区七:不敢服药恐伤胎过度谨慎不可取
怀孕了,准妈妈一般是谨小慎微,生怕伤到胎儿,特别是准妈妈生病了却不敢吃药,坚决硬抗,唯恐伤到宝宝。其实这种做法要不得!据环球网报道,26岁的程女士被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医生建议用药治疗。但她担心药物对胎儿有害拒绝用药,强撑一段时间后突然腹痛不止,不得不紧急剖宫产取出胎儿。术中发现她的羊水、胎盘和胎膜全都被染成了墨绿色。
是慎用不是禁用!
孕妇怎么用药?
要按药物的危害分级对待
目前我国对孕妇的用药借用了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制定的标准,按药物的不同危害分级如下:
A级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U2、C、D、E等;
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
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硫酸链霉素(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受损、听力减退等)、盐酸四环素(使胎儿发生腭裂、无脑儿等)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唇裂、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脑膜膨出等)、己烯雌酚(可致阴道腺病、阴道透明细胞癌)等。
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孕妇用药的最危险时期是妊娠开始的前3个月,此时胎儿正处于发育形成期,最易受药物的攻击,如引起胎儿畸形、流产,因此,在此期间尽量不用任何药物。
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听从医嘱
在怀孕期间遇到需要用药的情况时,正确做法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相关内容,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八:中药认识太片面安全无毒不正确
不少人都认为中药安全、没有副作用,甚至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误区,喜欢到药店买些中药来“自治”疾病,其实,滥用中药,也会导致器官损伤、衰竭。
是药三分毒
药物都有这种两重性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欢擅购中药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
腰酸背痛,吃六味地黄丸?
你又错啦!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牛黄解毒片
吃多了反而砷中毒
一些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这是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发生的不良反应。牛黄解毒片服用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重者危及生命。
误区九:送服药物图方便使用饮料隐患多
再忙也决不能将就
吃药千万别用饮料送
口服用药应该用白开水送服,有特殊说明的除外!一定要看说明书!听医生的话!曾经有一名32岁的女士,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就随手用咖啡将布洛芬送下服用,结果因医院……
解热镇痛类感冒药会刺激胃
应当遵从医嘱服用
专家提示: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一般胃病患者使用时,应当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则更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这样非常容易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牛奶、果汁会降低甚至完全消减药效
也不能用于送服药物
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有人嫌药苦,就用饮料或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这也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西柚汁会抑制肝脏中的代谢酶,使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因此,绝不能用西柚汁送服药物。
其他果汁虽然较少有明确的研究表明会影响药物代谢,但由于其多为酸性,可能导致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物提前分解;增强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氢氧化铝等碱性药,会因酸碱中和而使药物完全失效;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等磺胺类药物,则可因酸性环境造成溶解度降低,引起尿路结石。
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不建议与药物同服,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等。
误区十:一发烧就滥用抗菌药不遵医嘱误病情
发烧不等于感染,
感染也不等于细菌感染
身边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自行使用抗菌药物,但发热不等于感染,更不等于细菌感染。据现代快报报道,6岁女孩最初只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却因滥用抗生素引起“药物热”,辗转4家医院,病越拖越久,被高烧缠了一个多月。
发烧的原因
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实发烧只是一个症状,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发烧是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找到发热的原因至关重要。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感染性外,还有结缔组织性疾病、肿瘤性、药物热。即使感染性,还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病原。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没有细菌感染时,用抗菌药物是没效果的。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菌药物,不但对治疗无益,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只有感冒后出现咳嗽频繁,伴黄稠粘痰、发热、咽疼等继发细菌感染的症状时,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使用抗菌药
应该对症下药
而且,抗菌药物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病原来适当地选用。
防止产生耐药性
能用窄谱抗生素绝不用广谱抗生素
So,孩子生病后,家长不能擅自使用药物,应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时,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不要联合使用。
快数数,十大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内容太多记不全?
右上角点击收藏,随时随地涨姿势!
监制:张斌
编辑:张娜
资料:宝葫芦娃
图: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