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0日刊发.总第16期摄影图片系列展(六)
中国、四川、成都、新都
锦门——南丝绸之路的起点
——摄影采风创作走进新都锦门
图、文/李德华、钟萌
从年到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新都分会立足本地,运用摄影专业的艺术语言,在网上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摄影系列主题活动,以图片的形式唱响爱党爱国的红色主旋律,用党的光辉历史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
中国、四川、成都、新都,锦门——这里是南丝绸之路起点。锦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三河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以丝绸文化为核心,以成都百年商业、公馆建筑为底卷,再现老成都繁华记忆。这里是中国丝路重镇——成都的重要历史印记。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而丝绸也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传播到海外,而随着汉朝张骞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文化更是为世界所赞叹,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锦门——古式建筑环境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传承至今。在以马、骆驼、驴等牲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一行人满载丝绸、陶器、茶叶、书画等奔走在荒芜凄凉的沙漠中,条件之劣、路途之远、历时之久可想而知。丝路人所展现的可贵精神品质和丝路本身所承载的独特寓意,熔铸且升华为丝路精神。
▲讲解员为记者们讲解南丝绸之路起点的缘由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各国驻成都领事馆工作人员到锦门参观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丝路精神深深融入在我们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之中,是实现中国梦不竭的动力源泉,是建设友好中国、和平世界的强大精神支撑。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丝制技巧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丝制技巧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丝制技巧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刺绣工艺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刺绣工艺
▲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刺绣工艺▲外国朋友在锦门体验刺绣工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意义和生机。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正在新都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外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参观锦门丝绸制作
▲外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参观锦门丝绸制作
▲外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参观锦门丝绸制作
▲外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参观锦门丝绸制作
▲外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参观锦门丝绸制作
▲外国朋友在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外国朋友在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外国朋友在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外国朋友在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外国朋友在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采用摄影这种兼具写实和艺术功能的形式,记录新都自然与文化旅游发展,展现人文地域之美,展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过程,弘扬新时代“丝路精神”,讲好新时代新都故事,践行摄影人的使命担当,为新都全面发展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锦门丝绸制作坊
▲锦门丝绸制作坊
▲锦门丝绸制作坊
▲锦门丝绸制作坊
▲锦门丝绸制作坊
▲锦门丝绸制作坊▲锦门丝绸织品展示▲锦门丝绸织品展示▲锦门丝绸织品展示▲锦门丝绸织品展示▲锦门丝绸织品展示
▲锦门丝绸织品展示
▲锦门丝绸织品展示▲锦门——四川丝绸博物馆
上古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通鉴外记》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的记载。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半个茧壳,距今年前;在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和没有碳化的娟片等,距今年前;在河南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丝麻织物残片,距今年前;在河南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距今年左右......。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两处墓葬中的人类遗骸腹部土壤样品检测中,发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距今年前。贾湖遗址蚕丝蛋白残留物的重大发现,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年,证实了中国是首个发现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了关键作用。
摄影知识普及(十六)
建筑各异,拍出意趣
世界上的建筑物数不胜数,有简约的、复杂的、现代的、古典的......。颇具特色的建筑物,为摄影增添了很多拍摄的乐趣。将平淡无奇的建筑物,拍出与众不同、别有情趣的精品,就要掌握一些技巧或手法。
一、画面简洁显主体。拍摄时选择在结构或外形方面有特点的建筑进行拍摄,画面中除了建筑物之外画面要简洁,尽量不要有杂物进入镜头,要突出建筑物主体。
二、角度选择要讲究。用俯视角度来拍摄建筑物的全景,让人感到建筑物的壮观。可以找一个制高点或者利用航拍,居高临下的视角会让人视野开阔。用仰视的角度能把建筑物拍得更高更宏伟。庭院、阁楼、高楼、大厦、场馆等都有着不同的古典美或设计美,拍摄角度讲究,可拍出不常见的艺术效果。
三、合适构图才精彩。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独特的结构和特点,拍摄时构图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外观、色彩、线条、形状或者其它局部细节,去考虑如何选择最好的构图,也可以进入建筑物内部,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拍出内部精彩的布局或结构。比如用对称式构图,可以拍出形状左右对称的图案感;用框架式构图拍摄一些古建筑,就会强调特点鲜明、风格独特;用延伸线构图拍出的照片可以体现出建筑物的纵深感,引人入胜。
四、镜头使用有窍门。专业拍建筑,一般使用移轴镜头,无论使用什么镜头,应注意控制畸变,一般的仰视、俯视可以后期校正畸变,大仰视、大俯视视角下,也应保证一条主轴的平直。如果拍出的建筑歪歪斜斜,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感观。
五、细节表现莫忽视。不论是线条建筑物的外观轮廓还是內部结构,都是由不同的线条组成,利用这些线条正是摄影人所要掌握的本领,点、线、面的组合也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注意局部。大多拍摄建筑物的整体外观是人们的惯用思维,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表现,而细节体现设计者的思想,也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年代、流派、艺术风格等。二是注意陪体。对于建筑物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水中的倒影、墙上的反光、周围的环境等都可以用来衬托建筑物,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建筑各异,拍出意趣》摘自《大众摄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