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脑水肿病因多样,主要起因于神经系统疾病者常见如下:
1.颅脑损伤各种原发或继发性颅脑损伤均可引起脑水肿,尤以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压迫、弥漫性轴索损伤为常见。胸部挤压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间接脑损伤也可发生脑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使其周围脑组织受压、静脉回流受阻与脑脊液循环及吸收障碍、肿瘤的生物毒性作用使血–脑屏障受损或破坏等均可导致脑水肿。脑水肿多见于脑的恶性肿瘤和脑膜瘤。
3.颅内炎症脑炎、脑膜炎、脑室炎等颅内弥漫性炎症及脑脓肿、炎性肉芽肿等局限性炎症的周围可见脑水肿。
4.脑血管病脑梗死、脑栓塞使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导致局限或广泛的脑水肿。脑出血灶周围、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出血致血管痉挛也可见脑水肿。
5.脑缺氧癫痫、胸部创伤、低血压、心脏停搏、一氧化碳中毒等使脑处于缺氧状态伴随脑水肿。
6.外源性或内源性中毒铅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全身中毒常并发弥漫性脑水肿。
7.脑代谢障碍全身或局限性的脑代谢障碍。
8.放射性脑损害出现在放射线敏感或照射剂量过大的患者。
(二)分类目前国际上脑水肿分为4类:
1.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脑屏障受损、破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渗出增多所致。
2.细胞性脑水肿即细胞毒性脑水肿,为致病因素使脑组织缺氧、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所致。
3.渗透压性脑水肿为细胞内、外液及血液中电解质与渗透压改变引起的细胞内水肿。
4.脑积水性脑水肿即间质性脑水肿,常见于梗阻性脑积水。
(三)发病机制
1.血–脑屏障功能障碍血–脑屏障包括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屏障。致病因素破坏血–脑屏障导致功能障碍。
2.脑微循环障碍致病因素使脑血管痉挛,微循环功能障碍。
3.脑细胞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ATP减少,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破坏,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内水肿。
4.自由基脑损伤后自由基增加,细胞膜系统、血–脑屏障破坏,致脑水肿。
5.神经细胞钙超载缺钙使细胞膜钙通道异常开放,细胞内钙超载。因此影响酶、蛋白、脂质的代谢,快反应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血管痉挛。
6.颅内静脉压增高使脑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水肿。
(四)病理不同类型脑水肿形态学有一定差异。
(五)临床表现与治疗
1.临床表现
(1)脑损害症状:如癫痫、失语、意识障碍等。
(2)颅内压增高症状:颅压高三主征。
(3)其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2.治疗改善脑缺氧、病因治疗、降颅压治疗、改善脑代谢等。
(更多内容详见《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外科主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