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ldquo脑膜转移瘤

脑膜转移瘤(一)病例1

男,74岁,右上肺低分化腺癌半年,头晕、头痛、嗜睡2月余。

图1脑膜转移瘤MRI检查

图1A、B,横断面T1WI及T2WI示双侧脑室扩大,脑沟、脑裂增宽,脑内未见异常信号。图1C、D、E、F,增强扫描显示双侧额叶、右侧岛叶及双侧枕叶的脑表面及脑沟内软脑膜斑片状异常强化,右侧额叶内可见结节样异常强化。

本病例诊断为软脑膜转移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发病年龄较大,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②脑池、脑沟和(或)脑室变形、移位,结构模糊,有时伴明显脑回肿胀;③在T2Flair图像上,脑回表面可见高信号;④MRI增强扫描见软脑膜细线样或节结样强化;⑤可伴有脑实质转移灶。

(二)病例2

女,42岁,右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2年,右侧头痛1月余。

图2骨转移及硬脑膜转移CT及MRI检查

图2A,CT骨窗示右侧额骨见一溶骨性骨破坏区,同时累及板障及内外板,破坏区内尚可见斑片状骨样密度影,呈“靶样”病变。图2B、C,横断面T1WI及T2WI显示右侧额骨内片状等信号,邻近颅骨内外板低信号消失,外缘软组织略显肿胀。图2D,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明显强化,邻近硬脑膜亦可见异常强化。

本病例诊断为骨转移及硬脑膜转移。

本病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膜炎,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

(1)临床症状重,常有剧烈头痛、高热等。

(2)蛛网膜下隙、脑池、脑室出现积脓时,MRI增强扫描呈带样强化。

(3)常伴有化脓性脑炎、脑脓肿等。

2.结核性脑膜炎

(1)小儿及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2)临床常有结核中毒症状。

(3)病变主要位于基底池及外侧裂池,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线样或结节样明显强化。

(4)病变后期受累脑膜可出现钙化。

(5)常伴有交通性脑积水。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MRI平扫常不能检出软脑膜转移灶,因此MRI增强扫描为必要的检查方法。

脑膜转移又称为脑膜癌病或癌性脑膜炎。脑膜转移可累及硬脑膜和(或)软脑膜,原发肿瘤可以来自中枢神经系统或体部其他部位。软脑膜转移的播散途径主要有:血行播散、脑脊液播散、直接侵犯。脑膜转移增强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直接侵犯软脑膜,引起血管增生及扩张。在结节性脑膜转移中,软脑膜结节可突入脑实质,并可伴有脑水肿,类似脑内转移。

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与脑膜转移瘤影像表现常较相似,因此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膜异常强化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zzd/12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