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性逸搏为起点的房速

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图1

图1.1

图1.2

心电图分析:

图1是动态心电图的片段,图1.1是图1的肢体导联截图,图1.2是图1的胸导联截图。

R6延迟出现,p(P6)位于R之前,PR间期>0.12s,逸搏间期0.1s,是房性逸搏。

R6、7、8是以房性逸搏为起点的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房率>bpm,房室传导比例为1:1。

红色标记的是房性P波,蓝色标记的是窦性P波。

T波:II、avF低平、avR倒置变浅(<1/10R),TV3<TV2,TV4<TV3,Tv5、6倒置。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3,T波改变。

相关知识点:

一、房性逸搏

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被动性地发放一次或连续两次激动,形成的被动性的房性搏动,称为房性逸搏。

心电图特征

1、延迟出现的P-QRS-T波群为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可以呈多种类型,视起搏点在心房内的不同部位而定。

2、房性逸搏间期0-ms。

3、PR间期大于ms。房性逸搏的P波相同者,为单源性房性逸搏。P波形态在两种以上者,为多源性房性逸搏。逸搏间期0~ms。

4、房性逸搏的QRS-T形态与窦性相同。

产生机制

窦房结发放激动的频率过缓,低于心房起搏点的频率时,心房内起搏点便被动地发放一次或连续两次激动,形成房性逸搏。房性逸搏起搏点周围无保护性传入阻滞机制,窦性频率或交界性频率加快后,房性逸搏起搏受到抑制。房性逸搏出现的逸搏间期范围在1.0~1.20s之间。

二、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引起的心动过速,称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产生机制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异位起搏点,4相自动除极上升速度增快,坡度变陡,出现异常自律性,或心房肌病变使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而出现异常自律性,产生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bpm。

2、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通常与窦性P波不同。

3、心动过速呈短阵偶发或短阵反复发作,亦可为持续性。

4、心动过速开始,有P-P间期逐渐缩短的起步现象,心动过速终止前,心动周期有逐渐延长的倾向。

5、心动过速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但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心房周期。

6、刺激迷走神经不能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

7、房性心动过速开始于舒张晚期,是4相自动除极化的结果。

8、若有房性期前收缩插入,不但不能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反而使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更快。

9、房性心动过速无须房性期前收缩诱发。

10、如能记录到房性心动过速的开始,通常以房性早搏或加速的房性逸搏形式出现(如图),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时的代偿间歇比一个窦性心动周期长。

多数房性心动过速为短阵偶发,少数表现为短阵反复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数月,数月或数年者更属少见。

11、房性P-P间期可以匀齐,也可不规则。

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干扰、隐匿传导,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明显的P’R间期延长或心室漏搏、房室传导比例2:1,3:1,4:1,或3:2,4:3不等。

房率快、房室传导不成比例时,需要和房扑鉴别:

(房速的P波频率~/min,F波频率~/min。)

作者陈腾飞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jianan.net/jbjc/11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